日期:2025-07-11 06:04:47
2000年,于埃及红海之畔,英国媒体在“现场实拍”的报道中透露,一支英国考古队伍挖掘出了4500年前的数百张保存较为完好的莎草纸文献——《梅勒日记》,此乃修建金字塔时包工头梅勒所记录的日记。
时光流转至2021年,在死海畔悬崖的洞穴之中,以色列方面发现了一个完好无缺的篮子,它没有丝毫破损,甚至能够稳稳立住,工作人员可直接将其抬着移动。随后,以色列的专家一本正经地宣称:这个篮子已有10500年的历史。
除此之外,西方考古领域时常会出现一些令人惊奇的“场景”。诸如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,却依旧光亮如新的海底石雕、野外石刻以及红砖等物件。
这些违背常规认知的“奇迹”,若与中国考古发掘出的文物进行对比,着实让人难以信服。不过,也并非完全无法解释,有人就提出这样的说法:西方古代掌握了一种神奇的“保鲜秘术”,或是借助神力封印,或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处理,从而使得文物无论处于何种恶劣环境,都能始终光洁如新,仿佛在与岁月抗衡。只可惜,这所谓的“大保鲜术”未能流传至今,就如同古希腊、古埃及诸多高科技失传一般,西方又一门“神奇技艺”就此“失传”。
展开剩余80%然而,随着中国考古工作不断深入,一项又一项重大发现相继问世,一些让西方历史陷入“尴尬”境地的事情也随之浮现。更为关键的是,这种“尴尬”着实难以给出合理解释,而若无法解释,就难免让人对西方历史产生怀疑。接下来,就聊聊让西方历史“尴尬”的中国三大考古发现。
首先,谈谈齿轮
西方考古的一大“奇迹”,便是常常能从大海中打捞出珍贵文物,古希腊的“安提基特拉机械”便是其中典型。
1901年,西方考古专家从大海中打捞出了“安提基特拉机械”,经鉴定,认为这是古希腊时期的青铜器,还有人称其为古希腊用于天文观测的计算机。
此机械运用了大量精致的青铜齿轮,当时被赞誉为“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齿轮装置”。要知道,莫说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,即便放在宋明时期的中国,这也堪称高科技。
然而,中国齿轮的出现时间不仅早于古希腊,而且形成了完整的演化链条:其一,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出土了“铜齿轮形器”,春秋时期晋国的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成套的齿轮陶范(这表明当时齿轮已实现批量生产运用),洛阳东周王城战国粮仓遗址出土了具备制动功能的棘轮装置等,这些发现均早于古希腊;其二,从陶寺到侯马再到洛阳等地,齿轮技术及其实际应用呈现出明显的逐步演进痕迹,并非一蹴而就。
由此看来,所谓古希腊的“安提基特拉机械”就显得颇为“尴尬”。毕竟,并非不能有后来者居上,但一方面“安提基特拉机械”的齿轮是突然现世,没有进化过程,也未发现制造遗址,显然是外来技术;另一方面,这件机械中的齿轮过于精美、装置过于巧妙,甚至超过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齿轮。若说它并非从中国传入,那这件古希腊齿轮机械究竟从何而来?总不至于真是西方上帝赐予的吧!
其次,说说铸铁
关于铸铁技术,笔者曾多次提及,这着实是让西方历史极为难堪的一项技术。
为避免赘述,笔者在此简要介绍:最迟在春秋时期,中国便已能够将铁矿彻底熔化,冶炼出液态生铁,随后将其倒入陶范中铸造成器具,这便是铸铁;最迟在战国时期,中国已掌握高炉冶炼生铁技术,考古发现的郑州古荥“汉一号冶铁高炉”每日可生产一吨左右的生铁。
正因如此,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铁器得以迅速普及,真正迈入“铁器时代”。换言之,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,汉代武力强盛,与铸铁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息息相关。实际上,高炉冶炼生铁技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,丝毫不亚于工业革命。
与之相反,欧洲在14世纪之前,使用的仍是“块炼铁”,得到的是“半融化的海绵铁”:采用一次性炉子,每次仅能冶炼几斤到百斤左右(若冶炼过多,则无法处理,如难以搬运、切割等),随后将其切割、捶打成器具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现代硬度检测发现,莫说古罗马时代,即便是中世纪欧洲的铁剑,相当一部分的硬度还不如秦代的青铜剑。
既然如此,赫梯文明所宣称的普及铁器的“铁器时代”究竟从何而来?古希腊又凭借何种武器抵挡数百万波斯军队的进攻?古希腊的大师们为何不改进冶铁技术?古罗马又是如何批量制造铁质武器,横扫地中海周边的?仅从冶铁技术来看,西方所构建的古埃及、西亚、欧洲历史明显违背常理,其中令人诟病之处实在太多。
第三,聊聊刀叉
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,西方人则偏爱刀叉,这本只是餐具选择上的差异,但西方却认为刀叉比筷子更为高级,且声称刀叉起源于西亚或欧洲。同时,在过去一段时间里,一些人别有用心地将餐具选择与文明程度挂钩,最终得出“中华文明不如西方文明”的荒谬结论。总之,过去各方人马想尽办法论证、贬低中华文明。
然而,中国考古发现却让这些说法陷入极度尴尬的境地。原因很简单,考古证实餐具刀叉起源于中国,且属于中国淘汰的餐具。
中国考古表明:在上古时期,中国部分地区使用刀叉,由于当时冶金技术尚未普及,因此刀叉多为骨制或木制,如齐家文化的刀叉;还有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筷子,如江淮地区的一些遗址。此后,从上古时期一直到宋元,考古出土了众多刀叉,其中还包括“刀叉筷”套装。宋元之后,中国普及铁锅和炒菜,切割食物时不太需要刀子,逐渐便以筷子为主,当然叉子并未被完全淘汰。
也就是说,如今西方所使用的刀叉,实际上是西方将中国淘汰的餐具重新拿来使用的结果,这无疑让西方人感到尴尬。
需要说明的是,西方缺乏铸铁技术,仅有块炼铁技术,因此虽能捶打出一些小刀,但很难打造出叉子。总之,西方的冶金技术决定了他们难以普及餐具刀叉套装。
弄清楚这些问题后,西方关于刀叉起源于古希腊等历史叙事,就显得极为尴尬。更重要的是,这背后还有值得深思的问题:中国发明的刀叉被冠以古希腊之名,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中国发明的东西也被冠以古希腊之名?
总而言之,以上只是少数几个案例。若综合对比中西考古发现,不难发现,中国考古工作越是深入,中西对比越是频繁,西方历史就越显得“尴尬”。
可惜的是,尽管如今诸多考证已明显表明西方历史存在问题,需要辨别真伪、去伪存真,但近期一些专家教授却纷纷为西方历史站台,不允许他人质疑西方历史,动辄给人扣帽子,这一现象着实令人匪夷所思。
发布于:山东省股票配资炒股交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